什么是稀释剂


稀释剂是一种在多种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添加剂,用于降低涂料、油墨、胶水等粘稠度或稠度,以便于施工或提高产品性能的液体添加剂。它本身并不具备粘结力或成膜能力,但能与这些材料中的树脂或颜料等成分混溶,从而改善其流动性、降低粘度,使施工更加顺畅,同时也有助于调节产品的干燥速度、光泽度等性能。

稀释剂在化工和材料科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其是否参与固化反应,可以分为活性稀释剂和非活性稀释剂。

一、非活性稀释剂

1、定义

非活性稀释剂,又称为惰性稀释剂或溶剂型稀释剂,其主要特点是不参与树脂或其他固化剂的化学反应,仅通过物理方式降低材料的粘度,达到稀释效果。这类稀释剂在树脂固化过程中大多会挥发掉,因此也被称为挥发性稀释剂。

2、常用种类

非活性稀释剂多为高沸点液体,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酯、苯乙烯、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溶剂各有其特性,如不同的沸点、溶解性和挥发性,选择时需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

3、作用与应用

非活性稀释剂主要用于降低材料的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使施工更加顺畅。然而,由于其在固化过程中会挥发,因此可能会对固化后产品的机械性能、热变形温度等产生一定影响。在使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谨慎选择非活性稀释剂,并控制其用量。

4、问题与限制:

尽管非活性稀释剂在降低粘度和改善施工性能方面具有优势,但它们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挥发过程中留下的孔隙可能降低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其次,一些非活性稀释剂存在迁移和渗出倾向,特别是在浸入液体或溶剂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此外,较大的表面张力还可能影响材料的流平性和表面效果。

二、活性稀释剂

1、定义

活性稀释剂,又称为反应性稀释剂,指那些能够参与固化反应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它们通常含有可反应的官能团,如环氧基团,因此能够在固化过程中与树脂分子发生交联反应,成为固化物网络结构的一部分。活性稀释剂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树脂的粘度,还能改善固化物的性能,如提高韧性、降低收缩率等。

2、常见种类

活性稀释剂多为含有环氧基团、丙烯酸酯基团等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如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丙烯基缩水甘油醚、丁基缩水甘油醚等。根据其分子中所含活性基团的多少,活性稀释剂又可分为单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和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

3、作用与应用

活性稀释剂在稀释过程中能够参与固化反应,形成不挥发组分而留在涂膜中,因此对固化后产品的性能影响较小。它们能够显著提高固化产物的交联密度和力学性能,同时降低固化收缩率和内应力。活性稀释剂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聚氨酯、不饱和聚酯等树脂体系中,特别是在高固体分涂料和无溶剂涂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优势

与非活性稀释剂相比,活性稀释剂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能够参与固化反应,从而避免了挥发过程中产生的孔隙和收缩问题。此外,活性稀释剂的加入还能提高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和性能稳定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稀释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在需要降低粘度和改善施工性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非活性稀释剂;而在对固化物性能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则应优先考虑活性稀释剂。同时,还需要注意稀释剂的迁移和渗出问题以及其对材料流平性和表面效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硫杂蒽酮和叔胺的光引发体系

夺氢型光引发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们通常需要与氢供体(助引发剂)一起使用才能有效引发聚合反应。这种机制被称为“夺氢反应”,其中光引发剂在吸收光能后变得足够活泼,能够从另一个分子(氢供体)上夺取氢原子,从而产生自由基。硫杂蒽酮/叔胺光引发体系是夺氢型光引发剂的一种重要形式。硫杂蒽酮吸收紫外光后,它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变得足够活泼以从叔胺分子上夺取氢原子。


二苯甲酮和叔胺的光引发体系

二苯甲酮是一种常见的夺氢型光引发剂,具有无色或微黄色结晶的外观,在紫外光照射下,二苯甲酮分子从基态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但由于其分子中的两个苯环导致自由体积较大,产生较大的位阻效应,因此不能直接引发聚合。为了引发聚合反应,二苯甲酮需要夺取供氢体(如叔胺)上的氢原子,把能量传给供氢体,从而生成自由基并引发聚合。


独特的阳离子光引发剂:二芳基碘鎓盐

二芳基碘鎓盐,是阳离子光引发剂鎓盐类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作为一种独特的阳离子光引发剂,在受到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时能够发生复杂的光解反应,同时产生超强酸和活性自由基,从而具有引发阳离子聚合和自由基聚合的双重能力。这种双重引发能力使得二芳基碘鎓盐在高分子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XML 地图